从怀揣700元入学到带着70万元资产毕业,李晓明这位苏北农家子弟,在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了从“大学生”到“小老板”的靓丽转身。“整个校园就是一座创意产业园,所有师生把创新融入工作学习生活的每个细胞,让创新、创意、创业成为大学的精气神”,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兆明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语气淡定而极富感染力。
整个校园就是一座创意产业园
行走在经贸学院江宁校区是一件很惬意的事。碧绿的果木,怒放的梅花,无处不在的草坪,使人宛如置身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中。一年四季,你任何时候来学院,都有鲜花迎接您,你打开校舍的每一扇窗户,看到闻到的必是满眼的绿和扑鼻的香。
而这极富诗意的设计不是哪位国际大师的杰作,而是出自该院环境艺术专业的师生之手。“创意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王兆明说:“当前创意产业日渐兴起,创意经济将成为本世纪的黄金产业,发展创意产业对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创新型经济都有着深远意义。因此,学院始终把加强创业教育和发展校园创意产业作为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两大抓手。学院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创意教育: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意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与能力,并把创意与专业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二是大力开发艺术设计类、文化创意类专业,培养创意专业人才。与企业合作,成立文化艺术学院,涉足文化产业,培养懂艺术的商人。加强艺术系专业建设。建设创意产业园。”
创意催生创新,创意孕育创业。从大学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到大学三年级开设“就业创业实务”课程,学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理论教学和创业实务指导。同时学院注重在学生实训中培养学生创意意识和能力。学校引进超市,由学生经营。学生在经营中萌发了“雅购校园全国连锁便利店”的创意方案,并在新加坡市场营销大赛中获得优胜奖,成为我国首例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环境的国际营销大赛中获奖的案例。2008年,由多专业学生自主组合的“安布雷拉安全防护用品”创意创业团队,又在此比赛中力克来自英国、印度、泰国、新加坡等国代表队,获得金奖,同时也取得海外组和新加坡本地组的全场总冠军。
2005年,学院建成了大学生创业园,22间学生门店,小门店,低门槛,进行创业孵化。学院设立创业种子基金,开展创业项目遴选。几年来,已有1000多名学生在此从事过创业活动。依托创业园平台,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创意活动。2007年,学院有7项学生创业训练项目被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2008年,学生创业团队荣获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
要培养一流的学生,必须有一流的教师。近年来,学院着力打造一支具备“创新、创意、创业”三创能力的师资队伍,锻造出一批“三创型”教师。他们为企业产品开发和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提供“金点子”和智慧支持。学院有关院系和教师参与的秦淮河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系列项目,南京宝船遗址开发策划、大报恩寺重建策划等一大批创意项目,引起各方关注。创意产业正在学院风生水起。
创新融入学院发展的每个细胞
比尔盖茨说过,“微软永远离倒闭只有18个月”。这一警告揭示,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创新的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人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学院永续发展,永保‘江苏商界黄埔军校’荣誉的惟一选择”,王兆明不无深思地说:半个世纪,栉风沐雨,几易校名,数迁其址,然而学院不变的是对职业教育的孜孜追求,因势因时而变的是一种永恒的创新。当今时代,瞬息万变。高职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前沿,必须具备全球视野,必须把创新作为生存发展的根本之道,才有未来。
创新专业亮点,办出现代服务业特色,成为学院新时期的办学理念。作为传统的商业,也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新的发展需求、新的行业、新的职业和服务岗位不断涌现,学院提出了面向现代服务业,全面构建现代服务业类专业群,大力培养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略,学院完善和增设了一批新兴优势专业。面对大超市、大卖场等新型业态和大型市场建设的兴起,面对服务业的连锁化,学院先后在江苏省高校率先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市场建设与管理等新兴专业;学院着眼我国逐渐迈入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在江苏高校率先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休闲旅游”等涉老专业,创建“江苏省老年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紧抓江苏大力发展软件业的机遇,强化软件技术专业建设------一系列着眼于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进行的专业设置的创新,使学院现设60个专业基本涵盖江苏现代服务业10大重点发展领域,提升了学院服务江苏经济的能力,学院在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专业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有一批专业相继进入全国和江苏省专业建设先进行列。
创新已融入学院发展的每一个细胞。2005年,由经贸学院牵头成立了江苏现代服务职教集团,目前云集了39所高校、71家国内商界巨头等100多家成员单位。集团成立以来,以推进校院合作,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为主要形式,朝着“抱团”办学的方向发展。学院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努力做到每一个专业都要有合作的企业,并签有协议,实质合作;每一个重点专业,都要有产学研结合基地(项目)。通过订单培养、定向培养(2+1)、顶岗实习,引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也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学院先后与五星电器、天加空调、华润苏果、桂花鸭集团、金盛集团、众彩物流、省注册税务师协会等一批省行业协会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为企业培养讲诚信、善沟通、懂经营、会创业的实用人才。
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高职教育要面向世界,为企业参与世界范围经济竞争与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2004年,学院经省教育厅批准,将国际合作办学专业纳入到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实现了办学史上的又一次飞跃,2005年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目前学院已与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5个国家的有关院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在校学生1300多人,居全省同类院校之首。学院几年来共有150多名教师先后出国进行专业培训,近百名外籍教师先后来学院任教,学院的国际化办学之路越走越宽。
“创新使学校实现了跨越发展。”王兆明深有感触地说,“学院的实践证明,一所学校是可以实现跨越发展的,人才培养水平也是可以得到跨越式提升的。”在2002年前,学院仅占地80余亩,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在校生近三千人,短短几年,学院现已建成占地近千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在校生15000余人的高职院校。同时,学院在2005年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了“优秀”等级,2007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当然,学院的跨越发展必须有特殊有效、超常规的措施。学院在党委领导下,全院教职工团结拼搏、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大规模开展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大力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借鉴和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高职理念,着力加强质量内涵建设,大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学院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上台阶。
让创业成为一种职业,成为一种潮流
“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业,替别人打工不如替自己打工”,这是刘小青,这位经贸学院09届女大学生的人生信条。
这位从大二摆地摊起步,到现在成为每月纯收入为五位数的“十字绣”店的“老板”,刘小青收获了创业的硕果和成功的喜悦,她光荣地成为首届全国高等教育毕业生百名就业创业之星。
“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让创业成为一种职业、成为一种潮流,这是学院办学的终结目标。”王兆明深有感慨地说,“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创业教育更为紧迫,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大力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批创业型人才。尤其是服务业,要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创品牌特色,需要大批高素质经营人才,职业院校也要乐于培养这样的高素质‘小老板’,这也是职业教育对社会的一大贡献。”近年来,学院以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业基地和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支撑,创新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实践。学院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设立了年额度1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专项经费,开展“小企业家创业班”系统创业培训,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协会”、“大学生职业生涯创意协会”等学生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创业文化活动。学院将创业教育贯穿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全过程。
学院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着力打造创业教育基地。学院发挥“流通现代化工程实训基地”、“数字媒体与现代商务实训基地”、“食品安全与营养实训基地”、“老年产业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四大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作用,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院与大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近年来,先后与华润苏果、平安保险、苏宁电器、五星电器等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及行业协会,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经历风雨”,增强创业能力。
学院还瞄准高技术产业,建立网上创业平台。学院与企业合作建设了一级域名的“中国热淘网”,成为大学生网上创业园,目前已有逾千名学生在“热淘网”上开店。蒋正韬和赵垒是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在校学生,他们去年以“技术入股”形式,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并出任公司总经理和副总,现在已吸纳10余名学生参与创业。公司制作网页的业务已拓展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外资企业。
目前,学院在江宁新校区投资兴建的建筑面积达23000平方米大学生创业园,即将正式开园。“目前已有100多个学生创业项目报名,有望带动300多名学生参与创业”,学工处副处长彭友告诉记者,这里将打造成为大型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项目成果孵化基地,可望创建成为省级企业孵化基地。
入校时你是学生,出校时是你或许已成为“老板”,或者是立志成为企业家的创业者。经贸学院就是这样告诉你,高职教育是一个足以产生任何奇迹的事业,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奇迹无疑更令人感叹。
(来源:江苏经济报